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术研究>>学术成果>>正文

文学院李红春教授在《天津社会科学》发表文章


2025年03月24日 11:57  点击:[]

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25年第2期刊发我院李红春教授的文章《衍射阅读:一种新唯物主义阅读观的建构及其问题》。这篇文章是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西方后冷战时期文学阅读理论的保守主义形态研究”的阶段成果。

在《衍射阅读》一文中,李红春认为,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扁平本体论,为建构一种衍射阅读提供了哲学可能。扁平本体论将文学视为一种独立且能动的现实力量,这种力量与物质、生物、精神和文化等要素处于同一平面,彼此平等,互不隶属,但又相互纠缠,不断促成新事物和新关系的产生。以这种文学观为基础的衍射阅读,既不寻求现代主义对作者原义的无限抵近,也不渴求后现代主义对读者阐释权的极度扩张,而是直面文本与物质、生物与文化的纠缠与亲缘,将阅读本身理解为世界内部关系的重新配置,以便在文本旁创造新事物和新关系,对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秩序及其文化形成挑战。就此,李红春指出,衍射阅读既不是认识论,也不是表现论,而是实践论。阅读中的各元素不是要反射、映照彼此,而是要叠加、重构彼此,以便形成异质的实践力量。对衍射阅读观的建构,有利于揭示阅读活动的后人类主义和实践伦理属性,将阅读活动建构到更为深厚、复杂的世界物质运动之中。在对衍射阅读进行肯定的同时,李红春也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,指出新唯物主义对“物”的认识,既不是辩证的,也不是历史的,这使得衍射阅读又很容易走向形而上学和保守主义,并沦为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文艺批评版本,因此需要批判认识。

作者简介:李红春,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文艺学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,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,中华美学学会会员,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,济南二中美育副校长。已出版学术著作《触感审美》、《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》等共4部,参与编写《美学》、《新编西方文艺理论教程》等4部,在《文史哲》、《天津社会科学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,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个研究项目,并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、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、中国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。曾多次赴美国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。

原文链接:李红春 || 衍射阅读:一种新唯物主义阅读观的建构及其问题

撰稿:盛帅帅

复审:李慧

终审:贾振勇

关闭

Baidu
map